长春的春天来得太晚,南方的天空被二月的春风剪开了挑花、杏花、梨花,长春的柳树还在做着“诗与远方”的梦。
四月中旬,市教育局提供了一个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跟岗研修学习机会,我与徐州市的四位校长风驰电掣八小时,来到了春寒料峭的长春,走进了率性的东师附小。
自由校区是东师附小的本部,坐落在长春市风景优美的南湖之畔,我们一行五人将在此借“他山之石”取“攻玉”之术,通过两周的听课、观察、比较、访谈、对话、参与,收获颇多、感慨颇多。
一所建校70年的学校,校史不新不老,没有百年老校的积淀,没有新建学校的机遇,却能成为“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颗明珠,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”,不得不承认其有着独特的魅力,是什么能让他们“弄涛儿向涛头立,手把红旗旗不湿”,走在全国基础教育的前列?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东师附小的老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断学习,真正做到了“教学相长”。有时一个课题、一个项目、一项改革,校长、校干、教师和学生们几乎都是零基础、零起点,在做中学、在学中做,边做边学、边学边做,一路走来,用汗水浇灌出一路芬芳。他们拥有国家级课题11项,几乎每项都是从零做起,最后却做成全国一流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东师附小人尽管学历很高,百分之五十的教师是硕士,这对一所小学来说,绝对是“高大上”,甚至有点“大材小用”,但是在与之交流、座谈的时候,他们提到更多的还是学习、培训、深造,进行“大单元”集体备课时,他们不仅把国内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、比较,还到日本参观、走访,借鉴日本的教材,他们之所以看得远,是因为站得高。
谦谦君子,彬彬有礼。东师附小的教师都是儒雅的,“德高为师、身正为范”。校长和蔼可亲,教师举止得当;我们在等候电梯时,如有东师附小的老师,她们肯定是站在电梯旁按着按钮,最后一个进电梯;当我们请教一些问题时,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
不忘初心,放得始终。历代附小人,都是在继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完善。他们尊重历史,学校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,通过反复论证,结合当下,作出的慎重选择,进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